节地生态利民生 文化教育促转型

2019-08-07 16:03:45 乐乡公墓 707

8月6日,以“绿色生态、创新发展”为主题的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交流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。中国殡葬协会及公墓工作委员会、贵州省民政厅的主要领导、会员单位代表、行业同仁等逾600人参加开幕式。




本次大会是在国家民政部等9部门于去年联合印发《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》后,举办的第一次公墓工作交流会,具有团结行业力量、凝聚行业共识、发挥行业作用的现实意义。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在开幕讲话中提到,在当前全国深化改革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,殡葬改革面临巨大考验。今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:“民政工作关系民生、连着民心”,这十二个字让我们感到责任在肩,既深刻回应了民政事业改革创新“为了谁”的大命题,也成为每个公墓从业者的工作指南。


大会邀请到19位业内专家、资深学者发言,分别从“视野·行业生态”、“趋势·生态陵园”、“创新·节地生态与科技”等三个板块进行主题交流。嘉宾的发言既突出了“绿色、生态、惠民”的行业建设新理念,也将视野放到了行业外,集合文化赋予、移风易俗、媒体传播等话题,充分显示殡葬行业“开放、共享、融合”的发展共识。






上海滨海古园副总经理徐可业作了题为“节地生态利民生 文化教育促转型”的发言,就古园近10年的工作实践,特别是节地生态墓园的建设、互联网+服务的应用、以及生命文化教育的推广等三个方面,同与会来宾作了汇报交流。




徐可业副总经理在发言中,首先追溯了古园摸索小型墓、节地生态葬的起步早、亮点多的特征。建园33年来,古园紧紧抓住殡葬改革的历史机遇,先行先试。随着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印发的《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》的出台,古园更是乘势而为,加快了节地生态、绿色环保、文明简约的公墓改革的步伐,因地制宜地创建出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,开发出各种节地葬、生态葬产品,满足客户绿色环保、简约文明的丧葬需求。

乐乡公墓

为因应当前公墓用地紧缺、客户文化需求增强的趋势,古园于2015年起,将墓区开发中的不规整土地以及部分中小块空间进行“量体裁衣”、化繁为简、融墓于景,最终“变废为宝”,并增添文化赋予,做到墓小格调高,价低品质优。

在常春苑内试建占地仅为0.41㎡的四穴“家庭合葬墓”;在原乡新语墓区开发花箱式节地葬;引入新型材料制作造墓穴和保护箱,提升产品设计的集约化、景观化……

统计数据显示,2018年节地生态葬的工程设计生产占比从原来的不足25%递增到40%,业务销售全年占比也从2017年的23.7%提升到2018年的33%。新理念的引入、新技术的应用,助推了古园节地生态葬产品的推陈出新,节地生态水平也得到了全方位提高。



随后,徐可业副总经理又分别介绍了互联网+公墓服务在古园的规模化应用,以及创建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方面的工作体会。古园立志做服务生命、服务民生的现代化墓园,在借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客户方面,早在2013年就开通了网上购买班车票务,2015年开发了鲜花、随葬品等商品销售,2017年再拓展到落葬礼仪、节日思念、园区导航等服务内容。几乎以两年一个台阶,走小步、不停步地实现古园的初心,那就是:


及时满足客户需求、提高公墓服务质量、强化企业系统管理、提升企业品牌形象。

2016年下半年启动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以来,通过全员群策群力,以及外脑外手的协助,古园人走进社区、学校,也邀请市民走进滨海古园,把有文化、有温度的生命文化教育服务带到更多人的身边,逐步摸索出一条墓园单位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方法路径。在尊重每个生命平等的享受安葬权利的前提下,更加明晰了在墓园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特殊意义。通过生命文化教育,我们引导人们构建个体与他人、自然、社会的和谐关系,树立向上向善的价值观,这已成为古园人新的工作发力点,也是我们今后要持续拓展的服务新方向。




徐可业副总经理在总结中表示,上海滨海古园的主业——公墓服务——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民政工作、民生工程。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,古园人始终牢记“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”的服务宗旨,逐年加大节地生态葬建设、惠民服务、生命文化教育的力度和广度,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关爱、享受到实惠、接受了殡葬改革的新理念。今后,古园人仍将努力为行业探路,为人民服务,更好地承担起“公墓国家队”的使命!